2012-10-06

魚、漁、圄、圉、篽、𩵎、籞、蘌

魚字根據一般說法,是藏緬語*ŋ(j)a。但這是一般說法,頗為可疑。其實魚有兩種意思,一是動物(魚),一是漁獵動物(漁,韻書還記載很多異體),那到底是哪個意思,並不清楚。英語fish是前者,fishing是後者,前者是本意,後者是引申意。但是漢語未必如此,而且我認為後者才是本意。首先先看圄字,說文作,守之也。从囗吾聲。令人看不懂,其實很簡單,就是現在的監獄,把人圍起來不給移動。再看圉字,說文作,囹圄,所以拘罪人。从幸从囗。一曰圉,垂也。一曰圉人,掌馬者。其實圉除指監獄之外,也指馬廄,像馬的監獄。再看篽字,說文作,禁苑也。从竹御聲。《春秋傳》曰:“澤之目篽。” 𩵎,篽或从又魚聲。漢書音義作折竹以繩挂連之,使人不得往來。而𩵎字,篇海作池水編籬養魚。再看籞字,同篽和𩵎有三種意思。最後說蘌字,張衡·東京賦作于東則洪池淸蘌。註蘌,在池水上作室,可用棲鳥,入則捕之。說來說去,圄和圉是將人圍起來、圉是將馬圍起來、篽和𩵎和籞是將魚圍起來、篽和籞是將苑子圍起來及、蘌是將鳥圍起來。總之這些上聲字,就是圍起來的意思。那跟魚或漁有什麼關係?我認為這是聲調改變,語意也改變。籞字是池水編籬養魚,後來改變聲調,產生了在水裡捕魚(養魚之後要捕魚)的意思,之後被獲得對象就是魚。所以漁是本意,魚是衍申意,最初的本意是圍起來。因為要捕魚最簡單的方法是將魚圍起來,魚不能離開水,所以很容易捕獲。這是我兩年前到澎湖觀光,發現傳統捕魚的方法是石滬所得到的靈感。這種方法很省力,漁獲也不少。不需要什麼技術,比起撒網和釣魚簡單的多。
如果上面的猜測是對的,那麼漢語的魚字就跟藏緬語的*ŋ(j)a沒有任何關係。因為漢語的魚字是從漁來的,最初是圍起來的意思,當然不會有任何關係。所以之前說過漢語的魚字和藏緬語的同源關係就很可疑。如果上面的說法是對的,這就暴露一個問題,為什麼以前的學者沒發現到。我認為原因有兩個:一是現代古漢語的語言研究是由西方所建立的,他們對於傳統小學並不精通,所以沒有從韻書來找同源詞。二是因為中國人的漢語研究,多被文字所蒙蔽。因為漢字不是拼音文字,所以像圄、圉、篽、𩵎、籞、蘌這些字明顯是同源詞,在不同的聲符下,無法輕易辨識。如果是用拼音,就沒這個問題,因為都同音,寫法一樣。所以之前說過,廣韻可以找到很多詞的來源,這是另外一個例子。應該從聲音而不是文字研究同源詞,韻書是最重要的工具。
討論:這篇文章我給四顆星。因為它點出了,漢藏語系的假設所提到的同源詞有很多是很可疑的,魚就是一例。因為這些贊成漢藏語系的學者,當他們查詞源的時候,忘記了語音和語意都是會改變的。他們往往注重語音的變化,卻忽視語意的變化。因為沒想到漢語的語意會變化,所以很可能會找到錯誤的同源詞。語意的變化可以將韻書當作同源辭典就可以釐清很多詞的本意,避免找到錯誤的同源詞,以後我會提出更多的例子。雖然這篇文章沒有提出同源詞比較,但是極具參考價值了。所以四顆星還是有道理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