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07

焚書新解

秦始皇一生最為人所詬病的就屬焚書坑儒一事。因為它造成了中國學術思想的大斷層,龐大的古代文化遺產毀於一旦。但是我現在卻要來提出另一種觀點給讀者參考。
焚書坑儒一事(其實是焚書及坑儒二事)只出現於文字記載,並沒有任何考古的佐證。簡單來說,就是有此一說而已。大部分的人認為史記是非常可靠的歷史文獻,但是很多考古發現卻讓人懷疑現存史記的真實性。有幾個例子可以說明,史記對於秦始皇及漢景帝的兵馬俑隻字未提,真是令人不解。當然可以說皇帝的陵墓是秘密好了,但是連幾個郡都搞不清楚的話,就令人匪夷所思了。有考古證據證明秦朝不止史記所說的36郡,而且36是個恰巧的數字,12的三倍。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秦朝距離司馬遷還不到百年,沒理由相信司馬遷不知道秦朝到底有幾個郡。只有一個可能的原因,現存的史記36郡說法不是原有的,史記被人添加或修改過,而且內容還不少。秦始皇焚書坑儒有可能並無其事,只是後代漢朝為了誹謗前朝,建立自己統治基礎所編造出來的說法而已。
上一篇說過,先秦到漢帝國有很大的語言差異,因為帝國興起,原有的語言為了適應此一情況,發生巨大變化。這種情況可能造成一個嚴重的後果,大量的古代文獻無法被後人所瞭解。漢代人看先秦文獻有如天書,不但不知道很多字的意思,更不知道要怎麼念。最有名的例子就屬詩經為最,先秦時代的詩留下來的竟只有三百篇之多。最有可能的解釋,其他流下來的詩,漢代人讀起來可能無法押韻,因為語音發生改變;可能也無法讀懂,因為語意發生改變;可能根本看不懂,因為字形發生改變。所謂的孔子刪詩,可能是後人胡亂猜測的說法而已。最大的原因是語言文字改變造成失傳,跟孔子刪詩或焚書坑儒無關。
另外ㄧ個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是,帝國統一所造成文化遺產的破壞。統一的帝國需要有統一的學術思想,漢武帝以來獨尊儒術,其它先秦文化遺產必然大受衝擊。現今看到的道家文獻總是攻擊儒家思想,這跟戰國楚簡所顯示的儒道並不衝突完全迥異。這是儒家思想衝擊其他學術的例子。此外統一的帝國造成編輯統一的古代文獻的需要劉向父子和鄭玄是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一旦統一編輯的古代文獻出來之後,其他各地零散的文獻就往往失傳。這就好比切韻一出現之後,其他古代各地韻書無一悻存一樣。四庫全書一出現之後,其他很多文獻被清朝大量查禁,就算不查禁,也很容易失傳。這是因為有統一的版本之後,大家就推舉它,其他版本當然無人理睬就失傳了。因此我認為就算焚書坑儒真有其事,長達四百年的漢帝國對歷史文化遺產的破壞,絕對比才數十年的秦帝國還大的多。
討論:這篇文章我給三顆星。本篇提出三點,第一和第三點前人已經有說過,但是第二點,可能是我首創的。語言文字的巨大變化造成大量文獻的失傳,是一個很可能被人忽略的因素。這個原因不容易被推論出來,但是它造成的結果是很嚴重的。這篇文章延續上一篇文章,再次提出語言巨大變化所造成的後果,很值得我們深思。所以三顆星還是有道理的。

沒有留言: